众所周知,汽车行业过去几年迎来了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并在两个领域展开了深度“进化”:一方面是电动化,它不仅改变了汽车传统的驱动模式,同时在国家“双碳”战略的推动之下,更加速了整个汽车行业向新能源转型的步伐;另一方面是智能化,它同样深刻改变了汽车的属性,改变了汽车和驾驶者的关系,改变了汽车和汽车的关系,甚至也改变了汽车和社会的关系。
从这个角度来说,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驱动汽车乃至智慧出行产业发生颠覆性的重大变革,传统的行业游戏规则也将在数字化时代被改写,而未来以电动化、智能化、互联化、共享化为特征的“新四化”,无疑也将会成为整个汽车乃至智慧出行产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进化的新方向和新未来。
那么,在全新的时代下,面对未来发展广阔的智慧出行世界,汽车行业会面临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更为关键的是,在此过程中,以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汽车为依托的整个智慧出行产业又将如何拥抱新变化、新场景、新技术,并通过更多的探索与实践,共创行业的新价值呢?
新变化:自动驾驶“量产”前夜
自2018年开始,整个中国汽车市场疲态初显,并迎来了28年来的首次市场负增长,而过去几年整个汽车市场也难见复苏的迹象,再叠加去年疫情“黑天鹅”和今年汽车芯片缺货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这都加速了整个中国汽车行业转型和升级的步伐。
这种变化导致生产制造作为汽车企业主要的增值环节,利润受到严重挤压,并在整个汽车产品生命周期中的价值占比不断下降。因此,在产业链的价值转移的过程中,车企应主动布局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新技术,围绕汽车产业链的“金字塔”提前布局,这样不但能够帮助汽车企业把握价值增值的部分,同时也能更好地应对“微笑曲线”的变化。
对此,华为中国区云业务总裁张修征,日前在由华为云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举办的主题为“领跑智能汽车时代”的2021智慧出行CXO创新思享会上就指出:“端云协同或者车云协同将是汽车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创造价值最重要的战略布局。自动驾驶训练以及车联网的服务将在云端迭代和创新,让消费者快速感觉到智能化的好处。”
而德勤中国汽车行业领导合伙人周令坤,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说:“站在整个汽车产业链的角度来看,未来在智能网联汽车的趋势下,整个智能汽车的价值链如果是微笑曲线的话,将会变得更为陡峭。”
确实如此,新技术给整个汽车产业链带来的影响已逐渐显现,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来做观察:从数字化转型看,过去车企谈数字化更多聚焦于某一领域,但今天数字化已经影响到车企转型的方方面面,未来把数字化植入车企的DNA成为新的共识;从商业模式看,这也是一个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软件定义汽车带来的不仅是功能的变化,更是收入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变化;从生态合作看,科技企业与汽车企业的跨界合作,将是一个令人充满想象空间的新领域,其中,自动驾驶就备受关注,未来车企通过对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的打造,来实现车云协同、车路协同乃至更多的生态跨界合作将是接下来整个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事实上,在自动驾驶领域,无论是牌照数量、公路测试里程数量以及从业人员的数量,中国一直领先于全球。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也公布了L3级和L4级自动驾驶的量产时间表,这也意味着此时此刻我们正处于自动驾驶量产的“前夜”。
但也要看到,自动驾驶的研发和落地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很难“一蹴而就”,其挑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来自数据的压力。我们知道一般开采出来一吨矿石,才能提炼出几克黄金,而自动驾驶也是如此,要训练出满足L3级别的自动驾驶算法,所需要的裸数据则在50-100PB量级,而这个过程始终围绕着数据展开,并由数据来驱动。因此,如何能够简单、方便地搭建和管理大规模的算力集群,降低运维成本,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自动驾驶的研发上,是车企在投入自动驾驶研发之初,就必须考量的重点。
另一方面则是来自场景的压力,作为自动驾驶领域最早实现量产落地的企业之一,禾多科技创始人兼CEO倪凯博士就认为,全场景量产是自动驾驶发展的一个必备路径。背后的原因在于,自动驾驶的落地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实现L4级别会非常困难,在此情况下,场景打通比级别更重要,优秀的体验是实现大规模装载的前提,全场景打通是不断提升体验的必然结果,最终通过数据迭代升级才是真正解决自动驾驶“长尾问题”的关键所在。
由此可见,自动驾驶的新时代是美好的,但挑战也是巨大的,未来通过数据驱动和场景打通来化解自动驾驶所带来压力,进而打造出整个汽车产业链价值转移过程中的全新竞争力,不仅是大势所趋,更是迫在眉睫。
新场景:智慧出行“未来已来”
根据IDC数据显示, 2020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出货量约为4440万辆,到 2024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出货量将达到约7620万辆,2020至2024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14.5%。IDC预测,到2024年,全球出货的新车中超过71%将搭载智能网联系统,市场将逐渐趋于成熟。
这些数据的背后,也预示着未来整个汽车乃至智慧出行产业,都将会在自动驾驶以及智能网联汽车的推动下,催生出更多新的应用场景,如Robotaxi,干线物流,无人驾驶小巴,封闭园区自动驾驶等等,在这个无比广阔的新舞台上,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汽车将真正把“人、车、路”三大元素打通,带来更安全、便捷、品质的智慧出行服务。那么,自动驾驶和智慧出行产业除了面临数据和场景的挑战之外,未来还需要跨越哪些新的“鸿沟”呢?
首先,在商业模式方面,Robotaxi作为自动驾驶技术在共享出行场景下的落地应用之一,同时也是自动驾驶最有可能实现破冰推广的突破口,近年来一直市场中最为火爆的话题。其中,城市道路与高速公路就是两个为最常见的Robotaxi应用场景,前者典型产品为自动驾驶出租车,后者典型产品为自动驾驶卡车。
但客观地说,Robotaxi在未来几年内就要实现大规模的商业应用还是有难度的,目前无论是技术的突破,商业的突破,还是政策法规的突破,都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对此,禾赛科技全球业务拓展副总裁卢炜就表示,在现阶段,技术依然是制约无人驾驶大规模落地的主要瓶颈,封闭场景、低速、载货等场景技术难度相对低一点,落地的速度会相应快一些,而随着无人驾驶技术和产业链的不断进步,整个行业将会逐步攻克Robotaxi这个最大的场景,摘下无人即使皇冠上的明珠。
其次,是驾驶安全方面,技术的安全和可靠以及丰富的应用测试场景,同样也是自动驾驶应用大规模落地所需要面临的终极“考验”。不过,在实际测试过程中,由于路测效率较慢,因此目前很多车企都倾向于选择自动驾驶仿真测试与实际路测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落地前的安全检测,这也让自动驾驶仿真测试平台变得越来越至关重要。
可以看到,自动驾驶先锋企业Waymo花了十年的时间模拟路测已经超过100亿英里,此外来自第三方数据显示,如果自动驾驶要大规模的实现量产和落地,至少要路测超过107亿英里。因此,中国的自动驾驶路测方式不能完全复制国外的模式,需要整个产业协同才能实现“弯道超车”,可以说自动驾驶的仿真测试平台将是中国发展自动驾驶产业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最后,是产业生态方面,以自动驾驶为核心的未来智慧出行生态,极有可能衍生出一个万亿级别的巨大市场。但与此同时,自动驾驶是一个典型的跨界融合行业,产业链条很长,需要众多参与主体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中逐步补上短板、走向成熟。而随着自动驾驶的颠覆性、带动性与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未来整个产业价值链上下游领域也会得到更大发展。
不难看出,未来自动驾驶和智慧出行产业要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满足更多出行应用场景的需求,这就需要整个产业链持续保持全局性的迭代和进化,通过技术的不断创新升级,同时在产业和生态之间实现更多的融合和共生,由此才能打造出下一代的智慧出行新生态,领跑智能汽车的新时代。
新技术:领跑智能汽车新时代
在此过程中,尽管自动驾驶和智慧出行产业的发展仍旧“征途漫漫”,但其广阔的应用场景仍然让整个产业十分期待。因此,越来越多的产业链合作伙伴也通过自身持续的探索与实践,为中国的智慧出行产业蹚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例如,首汽约车作为70年出行服务经验的首汽集团旗下的网约车平台,就希望通过引入自动驾驶技术,进一步提升效率和用户体验,让“乘客尽量有车,车辆尽量有单”。当然,首汽约车副总裁闫磊也坦承:“网约车是自动驾驶的第一个商业化应用场景、也是最直接的商业化应用场景,但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还有很长时间,行业还有很多前置工作要做。”
同样,智能位置服务商易图通在高精地图领域也深耕多年。据易图通执行总裁陆洪彬介绍,V2X时代,车路云会高度协同,而我国要提高高速公路客运量和货运量,实现“交通强国”的目标,关键在于实现车路协同。在此过程中,高精度地图和车路协同相结合之后,就可以利用V2X路侧设施作为高精度地图更新来源,让司机可以及时获取道路信息,提高出行效率。
五一视界战略发展部总经理张帆也表示,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落地,自动驾驶将会有无限可能。他认为,仿真创新是出行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数字化升级的需求,云+智能助力自动驾驶仿真创新,为企业提供研发制造需要的数字化模型和测试手段。未来视界将与华为云携手,一起打造融合物理模拟、工业仿真、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仿真数字孪生平台,为客户提供更开放的服务。
从这些身处一线的“探索者”的实践中,也可以看到随着自动驾驶和智慧出行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新应用场景,而这些新场景无疑需要通过更多新技术的“加持”,才能创造出更多的行业新价值。
在华为云中国区副总裁张东生看来,整个汽车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华为将数字化转型总结为“五转”:一是转意识,二是转方法,三是转组织,四是转流程,五是转模式。同时,华为认为支撑数字化转型的有三项关键技术(IOT AI 大数据),这些都承载在云上。因此,面向未来,华为云致力于为车企数字化转型提供新动能,并希望通过携手伙伴服务于汽车全产业链,驱动智慧出行产业创新发展。
一是,在技术层面,华为云提供了“1+3”的技术架构,即擎天架构底座和应用、AI和数据三大使能平台,支撑智慧出行产业及企业技术能力的创新和迭代;第二是,在产业层面,华为云助力中国车企立足中国,走向海外,逐鹿全球化市场;三是,在生态层面,华为云本身在车云协同、云云协同、智能网联等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能够帮助自动驾驶及智慧出行厂商在业务拓展时,提供更加丰富的接触面,让合作伙伴具有更加广泛的选择。
“华为在汽车行业的投入是认真的、长期的,也是坚定不移的,我们希望未来汇聚更多各类合作伙伴,赋能汽车整车厂和上下游产业链,在助力汽车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为自动驾驶和智慧出行产业提供更多的新动能。”张东生最后强调。
毫无疑问,自动驾驶和智慧出行“未来已来”, 而在此过程中,华为云正与产业链各方通力合作,积极为智慧出行产业趟出了一条创新之路,这不仅会加速中国汽车行业数智化的转型,也将会帮助整个智慧出行产业链寻找到更多的新模式、新业态和新未来,这是华为云在中国智慧出行产业链中能够不断得到合作伙伴信任和选择的关键所在,更是它之于整个智慧出行产业链今后创新升级的核心价值所在。
全文总结,电影《斗士》中,有句台词令人印象深刻:“知道路要怎么走,和走上这条路,是有区别的。”因此,要推动自动驾驶和智慧出行产业的发展壮大,接下来整个产业链各方就必须积极拥抱新技术、新场景和新生态,由此才能让聪明的车,更好地服务人们未来美好出行,创造智慧出行产业发展的“新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