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一定会带来业务效率吗?未必。
有企业就曾跟笔者吐槽,历任CIO主导了好几个不同的数字化项目,但因为他们侧重的业务方向并不一致,导致数字化越建越重,系统和应用的孤岛越来越多,虽然局部实现了智能化,但全局数据无法打通,不仅业务效率没有显著提高,还增加了更多的运维成本。
因为设备、系统和应用之间相互割裂,数字化没有消灭孤岛,反而建成了更多的孤岛。究其根本,是操作系统间相互独立,标准不一。
9月25日,华为全联接2021上,面向数字基础设施的开源操作系统欧拉(openEuler)全新发布。它可以广泛部署于服务器、云计算、边缘计算、嵌入式等各种形态设备,应用场景覆盖IT(Information Technology)、CT(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和OT(Operational Technology),实现统一操作系统支持多设备,应用一次开发覆盖全场景。
全新的欧拉,能帮企业告别割裂的孤岛时代吗?
现状:传统操作系统的“软烟囱”
1985年,比尔·盖茨推出了几乎是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windows操作系统,造就了屹立三十几年不倒的微软,应该说今天微软帝国所有的一切成就,都是围绕windows操作系统的成功而获得的。
比windows操作系统更早一年的操作系统是Mac OS,当然在1984年第一代的苹果操作系统名为:System 1.0。直到第八代苹果操作系统,才真正成为了今天的Mac OS,并成就了今天苹果的传奇。
最近的一次操作系统的颠覆,是2003年诞生的Android。在经历了2年的探索,濒临倒闭之前被谷歌收购,卧薪尝胆之后,终于在2012年第一次超越苹果,成为智能手机搭载最多的操作系统。
可见每一次操作系统出现,并走向成熟,都代表着一种技术体系的成熟,或是一种应用架构的普及,这就是操作系统的魅力。
可是随着云时代和移动时代的到来,操作系统尽管仍然是IT系统的核心,但却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数字化转型的高度。
华为计算产品线总裁邓泰华说,过去几十年来,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形成了多样化的操作系统生态。比如PC时代的Windows生态,智能手机时代的IOS、安卓生态,服务器领域也有基于服务器的操作系统生态;云时代的每家云厂商都形成了面向云的操作系统。除此之外,通信领域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工业互联网当中的工业场景操作系统,物联网方面的物联网操作系统。这些不同领域的众多操作系统之间相互割裂,我们形象比喻它就是个“软烟囱”。
这导致的现状是,应用在不同的“软烟囱”上,操作系统之间的生态没法打通,不同的场景难以协同,这已经是目前企业数字化转型所面临最大的挑战。
以金融行业为例,近几年加速数字化转型,造成了信息不对称、协同效应不足,前、中、后台各自开发系统,数据信息相互割裂,信息孤岛不断涌现,如果没有一个能够所有金融行为的操作系统,就无法更进一步的推动金融科技向纵深发展。
新欧拉的新思考
的确,操作系统“碎片化”现状,导致数字基础设施产生大量“软烟囱”,带来生态割裂、应用重复开发、协同繁琐的挑战,数字化新时代,呼唤新的统一操作系统。为了解决这样的现状,华为也逐渐有了新的思考。
邓泰华表示,“我们的新思考,是要构建一个新的生态,这个创新的生态不会是现有操作系统的复制或者是模仿,而是面向未来的。”
那么,什么是未来的需求?
2007年,托马斯·弗里德曼在畅销书《世界是平的》当中描述了当代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科技和通信领域如闪电般迅速的进步,使全世界的人们可以空前地彼此接近。
科技让世界变平,也带来了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它不能是相互割裂,而应该从端、边、云、网、端全面打通;它应该做到一次应用开发,在不同的场景下都能够部署;它应该做到一个操作系统,在不同的硬件形态上都能够适配。
这就是欧拉全新升级的目标所要实现的目标:同时支持服务器、云计算、边缘计算、嵌入式等各种形态设备的需求。支持多样性计算,致力于提供安全、稳定、易用的操作系统;并通过为应用提供确定性保障能力,支持OT领域应用及OT与ICT的融合。
华为也将升级后的欧拉称之为:“数字基础设施开源操作系统”。
但是,仅仅是覆盖从IT、CT到OT数字基础设施全场景,并不足够。因为还有边缘,IOT的设备需要被全面连通。端侧和IT基础设施之间,依然需要架起一座桥梁。
所以,华为画出了一个很让人意想不到的,更大的“愿景图”:欧拉+鸿蒙。
欧拉+鸿蒙,面向未来数字化全场景
我们知道,鸿蒙是面向端侧的操作系统,而欧拉是面向数字基础设施的操作系统。
鸿蒙的定义是万物互联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联接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物联网设备等所有的终端产品,基于鸿蒙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应用经过一次开发,即可适配多样性的终端。而欧拉则在数字基础设施层面,发挥着同样的价值。
从这个意义上,完全可以通过一套欧拉的系统,全面拉通端侧和数字基础设施。
梦想虽好,但要如何实现呢?
“最大的一个秘密叫全栈原子化,华为把整个产品的架构按照软件栈进行原子化的设计,基于不同的设备或终端的规格要求,对应操作系统的差异化,就像乐高的一样,通过全栈原子化,可以组合成不同的版本。”邓泰华说。
这种好处,在于根据不同的场景需求,可以组合成不同版本的操作系统,服务是基于场景化构建的,南向可以适配不同的终端喝设备,北向面向应用又可以提供统一的开发接口。
另一个关键是分布式软总线技术。此前这是鸿蒙做到把不同终端联接起来的专属能力。据悉,华为将把软总线的能力移植到欧拉身上,未来装载欧拉操作系统的设备就可以自动识别和自动连接装载鸿蒙的终端,这样就可以真正将端边云全面打通。
邓泰华透露,“华为明年还会计划发布仓颉应用编程语言,鸿蒙和欧拉基于同样的编程语言来开发。这样未来就能够更好地实现应用的迁移和生态互通。”
除此之外,后续华为还将进一步在安全OS、设备驱动框架等方面实现共享。通过能力共享、实现生态互通,“欧拉+鸿蒙”将会更好的服务数字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