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毅煌@驭势资本 · 2021年11月11日

智能驾驶行业深度研究报告(一)

驭势资本.gif

我们为什么需要智能驾驶?

智能驾驶简介服务人与代替人

智能驾驶是指汽车通过配置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通讯模块等设备实现协助驾驶员对车辆的操控,甚至完全代替驾驶员实现无人驾驶的功能。

高等级的智能驾驶是智能交通体系的一部分,通过V2X(车联网)技术汽车能够与道路信息、交通信号、其他车辆等周围环境联接为一体,形成“人、车、路”高效运行的交通体系。而在智能汽车内部,各种类型的传感器代替了人的眼睛与耳朵,感知汽车周围情况;强大算力的控制器代替了人的大脑,决策车辆行驶路线;响应灵敏的执行器代替了人的手脚,执行着智能大脑的命令。被“代替”的驾驶员则通过全新的人机交互环境,享受着智能的体验与服务。这是智能驾驶的愿景,也是定义各个子功能的发展目标。

image.png

智能驾驶的功能价值安全、高效、舒适

安全始终是汽车出行的第一要务,早期的智能驾驶功能主要是集中在帮助驾驶员减少交通事故的辅助驾驶功能。其中,典型的功能为AEB(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系统通过摄像头或雷达检测和识别前方车辆,在有碰撞可能的情况下先用声音和警示灯提醒驾驶者进行制动操作回避碰撞。根据EuroNCAP研究结果显示:AEB技术能在现实世界中减少38%的追尾碰撞,且无论是在城市道路(限速60km/h)或郊区道路行驶的情况下,效果并无显著差别。

根据《中国自动驾驶安全读本》,当前我国交通领域面临诸多痛点,包括:人为原因导致的交通事故率占比90%;因为交通拥堵,仅仅在北京就造成了人均4013.31元/年的经济成本;我国物流费用在GDP中的比重达到14.6%,远超欧美国家,效率低下;我国大型城市停车位缺口平均在70%以上,停车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image.png

智能驾驶功能有望成为解决这些痛点的方案,其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

提升安全性:智能驾驶功能帮助减少交通事故率。

提升效率,减少成本:协同式交通系统可以提高燃油经济性及交通效率。

提高舒适性:减轻驾驶负担,解放用户时间。

智能驾驶的经济价值重构产业的革命

当前,汽车行业正在经历100多年来最为剧烈的变革,“新四化”趋势(电气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带来全方位的产业革命。在这一变革中,智能驾驶将显著提升汽车电子、软件算法等在汽车价值中的比重。先进的计算机、通讯、算法等技术成果将被应用在智能驾驶汽车上。传统汽车行业的生产组织要素(知识技能、组织模式等)将被全面改变,有望创造众多新增部件机会。

image.png
image.png

软件定义汽车理念已经越来越被行业接受,通过软件更新(OTA)持续的优化功能与创造价值成为未来智能汽车必备特征。智能驾驶功能的演进也是汽车产业逐步重构的重要内容。

智能驾驶技术分级与产品

智能驾驶技术分级标准:

当前,行业普遍遵循SAE协会定义的智能驾驶等级。但从产品属性来看,智能驾驶分为人承担责任和车承担责任两类。其中,L2及以下的智能驾驶通常被定义为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其最大的特点是系统只是給驾驶员提供协助,驾驶员需要承担所有的责任与后果。而在L4及以上的智能驾驶汽车上,责任主体为汽车生产或者汽车服务商对于L3级别的智能驾驶,因为其只能在特定条件下代替人,并且在系统失效的时候需要人及时接管车辆,在实际应用中的可操作性及责任界定问题在行业内外存在较大争议。从技术角度而言,L3级别智能驾驶是技术发展的必经阶段,但从法律及产品角度,仍存在着较大争议。

image.png
智能驾驶产品开发战略选择:

Waymo、滴滴等科技公司与初创公司采取“高举高打”策略,直接针对L4级别的智能驾驶进行研发,以期实现全自动驾驶。根据Navigant Research发布的2020年度自动驾驶汽车排行榜,Waymo、通用Cruise、百度处于领先地位。Waymo从2009年就开始了相关研究,其在该领域投入最大、积累数据最多、应用最全面。

image.png
image.png

从技术角度分析,针对L4级别的智能驾驶虽然已经有了很多进步,但是目前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面对情况复杂的开放道路,技术成熟度还远未达到全面商业化运营的要求。2019年,著名咨询公司Gartner在其报告中认为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全面成熟还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

image.png

主流汽车企业均从ADAS功能入手实现产品化,并逐步向L3、L4级别功能方向演进。头部企业则是同时布局ADAS产品开发与L4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研究,例如:大众,GM,Ford等。当前,L2智能驾驶产品已经较为成熟,正在向L3技术阶段发展。企业通过传感器、计算平台、算法的不断升级与迭代,逐步完善产品功能,并扩展应用场景。特斯拉、奥迪、小鹏等已经宣传开发出具备L3技术能力的智能驾驶汽车,但因为ODD(Operational Design Domain:设计运行区域)在法律及标准上还没有明确,他们更多以L2+来定义相关产品。2020年底,特斯拉在写给加州机动车管理局(DMV)邮件中承认,FSD目前并非真正的完全自动驾驶,FSD和Autopilot一样,都属于L2级自动辅助驾驶系统。

image.png
image.png

我国更加强调智能化与网联化同步发展,以网联功能构建“人-车-路-云”的整体解决方案,减小单车智能的开发难度。2020年2月,由发改委等11部委联合发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智能交通系统和智慧城市相关设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车用无线通信网络(LTE-V2X等)实现区域覆盖,新一代车用无线通信网络(5G-V2X)在部分城市、高速公路逐步开展应用,高精度时空基准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

image.png
image.png

市场需求:产品功能与应用场景的匹配程度影响用户需求

ADAS(辅助驾驶)

产品成熟,功能不断丰富

ADAS(先进辅助驾驶系统)利用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采集汽车周边环境数据,进行静态、动态物体的识别、跟踪,控制系统结合地图数据进行做出行为决策,使驾驶者觉察可能发生的危险,必要情况下直接控制车辆的刹车或者转向动作,可有效提升驾驶安全性、舒适性。

ADAS所涉及的主要零部件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摄像头、电动转向、电动刹车等已经在技术上成熟,并实现了大规模量产与应用。ADAS的功能与应用也越来越丰富,相关测评标准已经颁布。在国家标准(2019年)《道路车辆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术语及定义》中给出了36项ADAS功能,包含FCW、BSD、HMW、HUD等信息辅助类21项,AEB、ACC、LKA等控制辅助类15项。

image.png

在乘用车领域,常用的ADAS功能包括安全控制类的ACC/AEB/LKS等,预警类的FCW/LDW/PCW/BSD等,其他辅助性的AP等功能。

在商用车领域,因为相关零部件成熟稍晚,ADAS装配率还比较低。当前量产车辆主要搭载的是L1级别功能或者信息报警类功能,如AEB/BSD/DMS等。随着商用车电控执行器(刹车、转向等)产品的成熟,ADAS功能在商用有望越来越丰富。

image.png
image.png

L3/L4(自动驾驶)场景决定市场空间与落地节奏

因为技术的局限性,L3/L4级自动驾驶技术产品需要依托场景进行开发。对于驾驶的场景,可以从环境的封闭性与车辆运行速度进行划分,相对封闭的环境与相对低的运行速度有利于降低产品的开发难度。当前,典型的应用场景包括: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停车场、机场、矿区、园区、港口等。

image.png
image.png

针对特定场景开发L3/L4级自动驾驶产品优点是能够更快实现产品落地,缺点是产品定制化特征决定了其市场规模将会有限。根据罗兰贝格与蔚来资本的报告,自动驾驶有望落地的场景中,跨域干线物流市场空间达到7000亿元,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市场空间达到3500亿元。而在港口场景中因为集装箱卡车本身规模有限(1万余辆),智能驾驶系统市场空间仅60亿元。

过去几年,经历了自动驾驶投资起落后,“场景致胜”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当前,各个公司纷纷选定自己的主攻场景,以争取实现更早的商业化落地。Waymo、百度、滴滴、Uber、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公司的重点在Robotaxi领域;TuSimple(图森未来)、智加科技、赢彻科技等公司主攻干线物流;主线科技、西井科技等集中在港口物流;希迪智驾、易控智加等主攻矿区场景;京东X、菜鸟等则在园区物流配送上投入较大。

image.png
image.png

不同的场景,产品开发难度不同,商业落地速度也有差别。因为港口集装箱卡车运行环境较为封闭,车速要求不高,产品开发相对简单,有望在2023年前后实现商业化落地。而Robotaxi因为场景较为复杂,即使在美国较高的出行成本下,实现商业化的收支平衡也要到2026年以后。这也是Waymo在美国凤凰城的Robotaxi运营无法持续扩大的原因。

image.png

产品功能价值决定需求弹性

辅助驾驶的安全功能被纳入法规标准,有望快速普及:

智能驾驶的主动安全功能能够提高道路安全、减少交通事故。因此,我国政府正在将会越来越多的主动安全功能纳入到法规标准体系。

在乘用车领域,AEB等辅助驾驶功能已经被纳入欧洲、北美、我国的测试认证规范,标准引导产品升级的意味明显。2018年,AEB已被纳入我国乘用车的新车评价规程(C-NCAP),缺乏相关配置的车型将难以获得较高的评级。根据评分体系,在2018年,车辆要获得5星级评价,主动安全的最低得分率要求为26%;而到2019年,最低得分率提升至38%;2020年提升至55%。根据EuroNCAP的发展规划,针对AEB功能,将引入更多测试包括:后向行人保护、AEB交叉路口评价等。2022年开始引入Head-on(迎面)测试,模拟车辆正面头碰头的场景。

image.png
image.png

在商用车领域,特别是“两客一危”车辆(公交、客运、危化品车辆),因为其对交通安全运行影响重大,政府已经将装配AEB,FCW等辅助驾驶功能列入强制标准。考虑到商用车安全问题所造成的社会隐性成本,针对普通商用车辆的推荐标准也已经颁布。部分强制性政策与规定从“两客一危”开始,并逐步向重型载货汽车、新能源汽车、中轻卡、专项作业车等领域推行。

image.png
image.png

2020年发布的《道路运输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要求客运车辆、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半挂牵引车及总质量12吨以上的载货车辆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配备具有行驶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和智能视频监控装置。

这些涉及人员安全的标准与法规政策的出台将会促进辅助驾驶(安全)功能渗透率提升,加速功能改进与系统单车价值提升。

显性价值清晰的智能驾驶功能市场接受度高:

在车辆驾驶过程中,停车、跟车、变道、紧急情况应对是常见的驾驶员操作。乘用车的智能驾驶功能开发主要是针对这些情景中的痛点,满足驾驶员的需求。例如,停车对新手司机而言难度较大,自动泊车(代客泊车)能够完成从找车位到泊车入库的全过程。而在交通拥堵的道路,ACC(自适应巡航)能够有效跟车缓解驾驶员的疲劳。对这些功能需求与驾驶员的经验、道路运行条件密切相关,产品价格对于需求弹性影响较大。

image.png
image.png

而在商用车领域,车辆作为生产资料,智能驾驶功能主要围绕如何安全、高效的创造价值进行开发。产品与功能的接受度与投入回报比直接相关,一旦突破拐点,市场渗透率有望快速增长。图森未来(TSP.O)在其招股书中披露,自动驾驶卡车有望实现USD1.98/mile的成本节省,未来有望接近1年的投入回报比,这将使得用户接受度迅速提升。与之类似,2020年我国重卡AMT变速箱投入回报比已被用户接受,出货增速超过7倍且供不应求,正在快速普及。

image.png
image.png

尽管乘用车与商用车对智能驾驶需求出发点不同,但随着政策完善、技术成熟、客户认知度提高,能够切实解决用户痛点的智能驾驶功能有望快速普及。

个性化智能驾驶功能市场接受度将由产品成熟度、用户支付意愿共同决定。

随着对于用户体验的重视,智能座舱作为智能驾驶中“人机交互”的端口越来越受到重视,HUD(抬头显示)、多屏显示等功能被已在部分车型上搭载。但这些个性化的功能还面临成本较高、成熟度不够的局面,其市场普及与渗透率提升需要时间。

image.png

同时,部分智能驾驶功能夸大宣传、操作复杂、用户体验不佳,在客户端存在“老手不会用,新手不会用”等问题,影响了其渗透节奏。根据威尔森咨询在2019年的调查,中国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兴趣度达到71%,但是信赖度只有28%。因为用户习惯与功能成熟度,用户更多不愿意支付额外费用或者处于观望状态。根据2020年Q4Tesla交流会,中国用户的FSD软件付费激活率仅为2%,费用更低的小鹏汽车Xpilot激活率也仅20%。

对于个性化的智能驾驶产品,还需要在提升用户满意度与支付意愿上努力。

image.png
image.png

政策、技术、标杆共同推动智能驾驶加速到来

政策支持:国家战略方向

地方大力扶持;行业积极响应

智能驾驶的国家战略:

2020年,我国11个部委联合发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中已明确指出智能驾驶汽车是国家战略发展方向,其包括:“(一)智能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二)发展智能汽车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三)我国拥有智能汽车发展的战略优势。”发展层面:智能驾驶汽车是成为汽车强国的战略选择。产业层面:鼓励相关产业跨界融合,产业链重构,智能化,网络化,平台化发展。技术层面:智能驾驶带动了高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层面:汽车由机械运载工具转变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新兴业态的重要载体。

地方大力扶持智能驾驶产业落地:

地方政府对智能驾驶发展也极为重视,纷纷出台各项鼓励与扶持政策。包括:依托新型城镇化和智能化道路交通设施等重大工程建设,纷纷建立智能公交与车路协同技术应用示范线路;制定示范应用推广计划,逐年扩大智能网联公交车示范区域和应用数量;制定政府采购要求,逐年提高智能驾驶环卫车等的示范应用比例;设立人才专项配套政策,引导行业人聚集;扶持企业的智能驾驶技术研发等。地方政府希望通过不断扩大智能驾驶示范应用规模,以示范应用带动产业发展。

行业标准体系正在成形,产品评测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行业标准是指导智能驾驶发展的重要依据。相关部门将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框架定义为“基础”、“通用规范”、“产品与技术应用”、“相关标准”四个部分,同时根据各具体标准在内容范围、技术等级上的共性和区别,形成14个子类。2020年,我国已制定30项以上智能网联汽车重点标准,初步建立能够支撑驾驶辅助及低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到2025年预计将制定100项以上智能网联汽车标准,系统形成支撑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

image.png
image.png

产品测试评价、质量检测体系完善将为消费者购车用车保驾护航。随着整车企业纷纷发布具备L3~L4级自动驾驶功能汽车产品量产计划,且积极开展道路测试、应用示范及商业化试运营,行业急需建立完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等级划分及评估准则,服务消费者购车用车。2020年10月,由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汽中心、中国汽研等共同编制完成了《智能网联汽车产品测试评价白皮书》,行业在智能网联汽车产品测试评价流程上达成了共识。

其适用于配备自动驾驶系统且具备L3/L4/L5自动驾驶功能的M类、N类车辆,其它类型车辆可参照执行;可用于评价高速/环路、市内运行、泊车/取车、封闭园区和城际/郊区等五大连续运行场景的自动驾驶运行能力;可用于Robotaxi、AVP、HWP等典型自动驾驶汽车产品的测评,同时港口、矿区车辆可参照使用。2021年1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同意中国汽研与湖南湘江智能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共同筹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南)”。

image.png
image.png

技术进步感知/智能/通讯技术导入

感知技术发展:

感知是指智能驾驶系统从环境中收集信息并从中提取相关知识的过程,通常包含环境感知和定位两部分。其中,环境感知(Environmental Perception)指对于环境的场景理解能力,例如障碍物的类型、道路标志及标线的识别、行人车辆的检测、交通信号的辨识等。定位(Localization)是对感知结果的后处理,通过定位功能从而帮助汽车了解其相对于所处环境的位置。

image.png
image.png

感知是智能驾驶系统的基础。以摄像头为基础的视觉感知技术,因为成本较低,获取信息丰富,有利于大规模在汽车上应用。同时,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技术在汽车上也应用得越来越成熟。激光雷达过去一般用在测绘、工业生产领域,价格昂贵。2019年,Luminar发布了价格不到1000美元的LiDAR解决方案。Velodyne公司则计划到2024年将平均售价从2017年的17900美元降至600美元。2020年,华为宣布其将量产的激光雷达单价在200美元以下。随着激光雷达价格的快速下降,奥迪、宝马、奔驰等整车企业已将其纳入了搭载规划。

算法升级与计算平台进步:

过去十年,随着深度学习为代表的算法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应用,计算机科学又进入到了新的阶段。深度学习是用于建立、模拟人脑进行分析学习的神经网络,并模仿人脑的机制来解释数据的一种机器学习技术。它的基本特点,是试图模仿大脑的神经元之间传递,处理信息的模式。最典型的应用是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其需要依靠大量的数据与硬件计算能力来完善功能。

Mobileye以其算法和芯片技术快速成为ADAS领域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一度超过70%。当前,其算法日趋成熟、芯片性能大幅提升,能够实现判断前方车辆、行人、安全距离、车道线等功能,满足了智能驾驶大规模应用的需求。其第四代算法芯片EyeQ4较上一代性能提升8倍,EyeQ系列芯片累计发货量超过5000万块。2017年,Mobileye被英特尔以153亿美元巨资收购。

英伟达(NVIDIA)、高通(Qualcomm)、华为、百度、地平线等科技公司也纷纷布局车载计算平台。2019年末,英伟达推出的全新自动驾驶芯片ORIN,其性能已达200TOPS(每秒钟一万亿次运算),接近L4级别自动驾驶的算力要求。

image.png
image.png

5G时代到来,V2X成为新基建一部分:

车联网(V2X)能够实现车与车通讯(V2V)、车与人通讯(V2P)、车与路通讯(V2I)、车与云端通讯(V2C)等信息交换。通过V2X,车辆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到更多的道路和其他交通参与者的信息,而不是仅仅通过自车的感知和预测,能够有效降低单车成本、提升系统可靠性。

5G通讯技术正在全球范围进行应用。对于智能驾驶,5G的低延时、高带宽的特点,为V2X通讯网络提供了更全面的保障。当有低延时高带宽的基础设施支撑后,智能驾驶通过车端和云端的协同感知、计算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潜力。5G时代的到来,将推动车联网功能(V2X)的扩展与应用,有望帮助智能驾驶完善功能。

image.png

我国5G通信技术全球领先,基站建设覆盖广,为汽车的网联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环境。因此,我国在实现智能交通的战略上更加偏向车路协同发展,注重车辆的网络化水平提升,减小对于单车智能技术的依赖,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产品落地。2020年,智慧道路基站建设成为我国“新基建”的重要内容。智慧基站作为基础设施被应用在道路上,其包括了道路信息感知、数据存储与计算、信息中继传输等功能为一体。智慧基站通过5G/V2X通信,以极低延时将信息传输给周边车辆、移动终端及云端,实现“人-车-路-云”协同交互,提供高质量道路信息服务。

image.png
传感器、计算机、通讯、电子等技术的发展直接或者间接的推动着智能驾驶技术的进步,智能驾驶领域也成为多产业融合发展的代表。在技术端,L3/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度依托于各部分技术的成熟度,体现为明显的短板效应。

因此,对于自动驾驶,我们认为不应高估技术短期突破,但是更不应低估其对于产业结构、商业模式的长期影响。

特斯拉引领智驾体验

伴随着上海工厂量产Model 3,2020年特斯拉达到了近50万辆交付。特斯拉2017-2019年的交付量分别达到10.31/24.52/36.75万辆,持续高速增长。除了纯电动,驱动特斯拉的另一个产品特征就是其智能驾驶功能,实现全面自动驾驶(FSD,Full Self Driving)是公司产品开发的目标。

image.png

image.png

特斯拉汽车除支持目前已实现的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功能外,能够通过OTA更新软件,不断完善功能。环绕车身共配有8个摄像头,视野范围达360度,对周围环境的监测距离最远可达250米。12个超声波传感器作为整套视觉系统的补充,可探测到柔软或坚硬的物体,传感距离和精确度接近上一代系统的两倍。增强版前置雷达通过发射冗余波长的雷达波,能够穿越雨、雾、灰尘,甚至前车的下方空间进行探测,为视觉系统提供更丰富的数据。系统功能已包括:主动巡航控制、辅助转向、自动变道、自动泊车、车库召唤、自动驶入高速匝道、自动识别红绿灯、路标、环岛等复杂路况并自动控制等。同时,特斯拉引领的大屏幕车载中控,实现了更加智能的人机交互模式,极大的提高了驾驶体验。

image.png

标杆已至,本土品牌纷纷应战,智能驾驶将由导入期进入成长期,体现为搭载功能越来越多,渗透率越来越高。特斯拉的Autopilot带来了巨大的示范效应,有望成为智能驾驶功能全面普及的加速器。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小鹏汽车、蔚来汽车、智已汽车等均将智能驾驶功能作为其产品力的体现,这将推动L2及L2+的智能驾驶的在市场端的普及。

在燃油车领域,L2及以上智能驾驶功能的渗透率仍在低位,市场潜力巨大。以典型L2级自动泊车功能为例,该功能在30万以上的车型配比较高,超过30%;而在10~20万区间的车型中,该功能平均率仅为5%。8~20万的区间是我国乘用车销量的主力,占比达到64%。可见,该功能的整车搭载率依然在10%左右。细分来看,以长城汽车、吉利汽车为代表的自主龙头企业的泊车功能搭载率已达到10%以上。智能驾驶功能已成为自主产品超高性价比与产品领先性的标志,正在越来越被重视。

image.png
image.png

随着智能驾驶功能的增加与普及,Marketstand公司预测从2019到2027年,全球ADAS市场年均增速将达到20.7%,有望成为千亿美元的市场。
image.png

商用车龙头寻求开辟新大陆

商用车市场更加追求安全与高效,智能驾驶价值更加显性:

商用车作为生产工具,投资回报比是客户价值的根本。在细分客户之中,个体用户更加看重初始购买成本,而团体客户多选择TCO(全生命周期费用)作为其购买判断的依据。我国物流费用在GDP中约占15%,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水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公路货运效率不高,因为安排不合理、信息不对称造成空载运营。根据罗兰贝格测算,当前中国商用车市场总TCO规模为7万亿,仅仅通过车联网方式将会有1.02万亿市场优化空间。可见,智能网联汽车对于商用车市场有着巨大吸引力,能够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
image.png
image.png

随着智能物流的发展,重卡整车企业的边界将有望大幅拓宽。重卡整车企业有望从汽车制造业企业转变为智慧交通运输解决方案提供者。这其中包括车辆业务将会延伸到新能源领域,车队管理服务将会更加注重数据交易,通过自动驾驶卡车提供运营管理服务,零部件涵盖新增的高附加值部件。车联网技术有望减小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将有效帮助整车企业提高后市场的营运能力,包括汽车金融、售后维修、二手车交易等。

image.png

智能驾驶重卡成为企业未来产品方向:

国际商用车企业利润在产品端与后市场服务端的比例为7:3,而我国汽车产业当前还是以产品销售为主的传统模式。智能驾驶重卡有望成为产品开发的主要方向,国内企业业务模式有望拓展。

2019年,一汽解放发布了“哥伦布智慧物流开放计划”,旨在打造新业态产业集群,探索新技术、新模式、新市场,引领未来。2020年,其合作伙伴已发展到96家,共同打造了领先的商用车智能网联生态。一汽解放长期位居国内重卡销量第一,在其带动下,陕汽、东风等竞争对手也开始加快了其智能重卡产品开发节奏。
image.png

对于科技公司,L3/L4级的智能重卡商业化落地即将进入冲刺阶段。2021年3月,图森未来递交了招股说明书,有望在美国上市,成为自动驾驶第一股。2021年4月,智加科技(Plus)宣布完成新一轮2.2亿美元融资,加上一个月前的2亿美元,智加科技今年已完成总计达4.2亿美元的融资。2020年11月,嬴彻科技宣布完成了1.2亿美元股权融资,此轮融资由宁德时代领投,原有股东包括普洛斯、G7、蔚来资本参与跟投。商用车领域的标杆科技公司正在获得资本市场的关注。

智能驾驶产业链分析增量零部件与产业重构带来机会

当前:智能驾驶产业链分工与合作

集成能力是关键

智能驾驶主要功能包括环境感知、决策规划、控制执行等。从功能职责分析,零部件供应商负责提供感知相关的各类传感器,转向、制动等车辆控制执行器;整车企业自主或者与零部件Tier1供应商一起负责系统的集成,主要包括:数据融合、规划决策、车辆控制等系统功能部分。

image.png

当前:自主整车集成能力有限,依赖国际Tier1。

对于ADAS级别智能驾驶产业链,上游为Tier2/Tier3供应商,负责提供元器件或者次要零部件;中游系统Tier1供应商通常以自己的优势产品为依托,整合次级Tire2供应商,为整车企业提供系统产品与服务;下游则为整车企业。从技术角度,ADAS功能涉及感知、控制与执行等众多领域,Tier1供应商扮演着承上启下的角色,需要具备系统集成能力,十分关键。

image.png

国际零部件巨头承担着Tier1的角色,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在乘用车领域,大陆、德尔福、博世,电装、奥托立夫为前五名,占据全球超过65%的市场份额。商用车ADAS的系统集成商集中度更高,威伯科、大陆集团与博世集团三家企业合计占有全球超过60%的份额。根据智研咨询测算,2020年我国ADAS市场规模达到800亿元。因为国内ADAS开发起步晚,自主整车企业多依赖国际Tier1供应商提供成套方案,以确保功能开发的成功率,国内供应商市场份额较小。

image.png
image.png

丰富的产品布局是成为Tier1供应商的必要条件。在智能驾驶领域,博世、大陆和法雷奥是全球Tier1中布局最全面的企业,华为是国内Tier1中布局最全面的企业。智能驾驶领域的Tier1主要收入来自于感知层中的毫米波雷达与视觉系统、决策层的控制器等ADAS系统增量部件,以提供一体化方案为主。

image.png

全球前十位的Tier1供应商均为欧/美/日/韩企业,缺乏世界级Tier1厂商是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阿喀琉斯之踵”,限制了国产汽车电子零部件进入整车体系。成为一流汽车电子Tier1,除了必要的规模、丰富的产品线,还需要具备系统集成与服务能力。

image.png

近年来,部分本土企业例如华域汽车、德赛西威、均胜电子等在部分ADAS基础功能上已经具备部分集成能力,正在向Tier1角色成长。

推荐阅读

驭势资本是一家以研究驱动的硬科技精品投资银行,深耕集成电路5G物联网数据智能汽车科技领域,为顶尖的科技创业者提供专业资本服务。核心团队在硬科技领域拥有丰富的投融资经验,先后投资及服务的项目包括翱捷科技、臻驱科技、微众银行、微医集团、宏晶科技、晟矽微电子、地大信息、曼荼罗、美林数据、事成股份.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Sl72POCBJVbILNDIBGhHHw
推荐阅读
关注数
967
内容数
62
驭势资本是一家以研究驱动的硬科技精品投资银行,深耕集成电路、5G、物联网、数据智能和汽车科技领域,为顶尖的科技创业者提供专业资本服务。
目录
极术微信服务号
关注极术微信号
实时接收点赞提醒和评论通知
安谋科技学堂公众号
关注安谋科技学堂
实时获取安谋科技及 Arm 教学资源
安谋科技招聘公众号
关注安谋科技招聘
实时获取安谋科技中国职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