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四十多年,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工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制造业增加值规模连续10多年位居世界首位,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持续提升,重点领域创新取得重大突破,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
但也要看到,我国工业和制造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自主可控能力还不强,工业大而不强的格局尚未根本改观,目前正处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
也正因此,《“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用“软件定义”赋能实体经济新变革,而用软件定义工业,无疑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特征和新标志,它不仅能够拓展产品的功能,变革产品价值创造模式,同时也成为生产方式升级、生产关系变革、新型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此过程中,被喻为“工业制造的大脑和神经”,数字经济时代工业领域“皇冠”的工业软件,可以说作为工艺沉淀与传承的载体,今天不但涉及生产制造过程中各个环节,同时也成为智能制造的核心基础。更为关键的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各种因素的推动下,工业软件领域也正发生着全新的变革和进化,从原本的单一工具软件走向平台服务,升级成为新型平台软件或新型工业软件,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智能制造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其中,网络化协同制造平台作为新型工业软件,就通过网络化协同新模式解决了大部分制造企业所面临的产业链结构复杂、信息不对称、协作效率低等问题,通过汇聚设计、制造、运维、供应链等各环节主体,网络化协同制造平台推动了关键数据共享和制造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跨企业、跨地区、跨行业的研发协同、制造协同、供应协同等多种协同方式,打造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云化协同服务,同时更能以数据价值网络推动产业链延伸与价值链升级。
从这个角度来看,网络化协同制造平台已成为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中“不可或缺”的新型基础设施,更是未来中国在新型工业软件领域创新的重要方向,其在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提质、创新,帮助千行百业疏通堵点、解决痛点、实现价值增长方面,无疑具有重要和长远的新价值。
事实上,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中国制造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大力发展网络化协同新模式,打造网络化协同制造平台不仅迫在眉睫,更是制造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所在。
筑基,打造智能制造新底座
所谓“网络化协同制造平台”,是以“资源·技术·共享”为最终目标,同时在平台架构方面,以用户为中心;以数据驱动业务;以协同服务平台作为支撑。而过去几年,在中国制造企业需求牵引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中国网络化协同制造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关键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做解读:
一方面,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今天,协同制造能够为企业带来看得见的“价值”。具体体现在,协同制造基于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网络制造、全球制造的生产模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边界约束,同时依托新技术能够使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共享客户、设计、研发、生产、管理等信息,也把传统的“串行工作”方式转变为“并行工作”方式,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和生产周期,快速响应客户个性化需求。也就是说,通过协调制造企业的信息和资源,优化产品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作业流程以提升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与风险以及提高产品质量等,由此真正实现企业间协同创新和敏捷响应。
另一方面,过去几年,中国软件服务商通过技术创新和落地实践,积极与制造业企业保持深度合作,也为网络化协同制造的落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网络化协同制造需要依托网络化协同制造平台实现,这个平台由多种异构分布式的制造资源互联组成,通过相互协作的工作方式及时灵活地响应客户需求变化,是一种面向群体协同工作并支持开放性集成的平台,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软件服务商在此领域的投入与创新,不仅促进了网络化协同制造平台的快速演进和迭代,也“与时俱进”地满足了制造业转型的需求。
更为关键的是,随着网络化协同制造深入更多的制造企业,网络化协同制造平台还将在以下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例如,在制造业生产中通过云平台实现生产过程优化、协同计划以及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数据交换与融合实现制造资源共享、业务过程协同和数据资产应用;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实现基于用户需求和定制化服务的双向智能决策与敏捷响应等,因此网络化协同制造平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成为中国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中的“新底座”。
创新,推动网络化协同制造
在此过程中,浪潮通软深耕智能制造与工业软件领域30余年,为加速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浪潮通软发布了新一代网络化协同制造平台5.0,致力于推动中国制造业实现“高端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据了解,浪潮网络化协同制造平台5.0,基于四大技术特性(云原生、敏捷开发、开放集成、数智物联)、多种云部署模式(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三大PaaS平台(技术平台、业务中台、数据中台),能够为工业企业带来十大云应用及云服务(财务、人力、供应链、采购、制造、营销、研发、项目、资产、协同)。
在此基础上,浪潮网络化协同制造平台5.0全面升级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核心应用,支持大规模数据集中管理、生产过程动态优化,全面覆盖制造业数字供应链、产品数据、生产制造、质量管控、智能工厂、智慧资产、工业智能七大关键应用,实现制造资源柔性配置,全面支撑多组织多基地生产、机器视觉质量检测、工艺优化与质量一致性预测、产线设备智能运维、数字孪生等应用场景,实现从研发设计到售后服务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精准协同。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于目前市面上的其他网络化协同制造平台,浪潮网络化协同制造平台5.0具备了三个方面的独特优势,具体来看:
首先,具备网络化、智能化两大特性。浪潮网络化协同制造平台5.0,全面覆盖企业层、工厂层、边缘层、设备层,包含数字供应链、产品数据、生产制造、质量管控、智能工厂、智慧资产、工业智能等七大关键应用,共计80余个模块,提供超2000个功能。
其次,能够提供八类全价值链服务。浪潮网络化协同制造平台5.0还能够提供供应链协同、设计协同、计划协同、生产协同、质量协同、物流协同、服务协同、设备协同等八类全价值链服务,支持跨地域、跨工厂、跨车间的并行组织与协同优化。
最后,打造核心AI工业场景。浪潮网络化协同制造平台5.0基于机器视觉、神经网络、知识工程等数字技术,可支撑安全生产管控、质量一致性预测、流程工艺优化等核心工业场景,推动“智造”能力从生产设计到产品终端全周期覆盖,促进生产与服务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精准高效配置。
众所周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不确定性最大的环节,在于“最后一公里”。 按照当下的工业体系划分标准,全部的工业门类可以分为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中国作为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任何一个小类的背后都有成百上千家企业,它们的规模不同、禀赋各异,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不同,以至于有人将之形容为“一米的宽度,一百米的深度”。
而浪潮网络化协同制造平台5.0的“应运而生”,则不仅让中国的制造企业在转型过程中有了平台化的依托,能够更好地实现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升级,同时其全新的技术能力,如能够提供八类全价值链协同服务,深度融合核心AI工业场景等,也让中国制造企业打开了深入转型的突破口,可以说打通了企业网络化协同制造落地过程中的“任督二脉”。
落地,深入产业实践第一线
可以看到,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基于浪潮网络化协同制造平台,实现了企业在数字化领域的转型升级,真正让这些企业通往智能制造领域的路也越走越宽广,越走越有力量。
例如,特变电工和浪潮通软深入合作,为其天津特变电工干式变压器研制基地打造了智能工厂制造运营管理平台,以生产过程中的人、机、料、法、环为对象,重点突破端到端流程优化、数字化闭环质量管理一体化精准物流配送;配套信息化管理;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在线管理和人、机、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关键业务场景智能化。
数据显示,通过数字工厂建设,天津特变电工干式变压器研制基地关键设备数控化率、联网率达到100%,生产效率提升25%,研制周期缩短30%,单位产品成本下降16%,产品不良率下降20%,设备综合利用率提升22%,库存周转率提升26%,助力特变电工入选2022年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
同样,2018年起,中铁工业携手浪潮通软,围绕设计数字化、制造数字化、产品数字化、运营数字化、服务数字化等领域全面推进智能制造系统工程建设。历时五年,倾力打造的“全断面隧道掘进装备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盾构产业4.0示范基地”实现了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高效率、高质量、网络化、绿色化盾构生产制造,引领了隧道掘进装备行业先进制造模式的创新转型,打造了非标定制大型装备制造行业的智能制造典范,助力中铁工业在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斩获行业内首个+唯一“世界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奖”“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奖”。
而山水集团携手浪潮通软打造“智慧山水”,以智能生产、智慧物流、智慧管控、智慧决策、智慧云中心为建设目标,将人、机、物、数据、服务等多要素进行互联互通和融合共享,同时基于浪潮网络化协同制造平台,实现了智能数据采集,使得数据精细度提升10倍以上,统计效率提升3倍以上,实现生产过程控制可视化、质量监测实时化。通过智能工厂能源管理全面落地,能源生产单耗降低18%。智能物流管理系统,从进厂到出厂全部自动化、流程化、规范化,关键节点效率提升3倍以上,由此也获评了“2022年山东省级智能工厂”。
客观地说,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任重而道远,艰难而伟大,而浪潮通软在此过程中携手众多制造企业展开深入合作,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无疑为中国网络化协同制造平台的落地实践探索出了一条全新之路。
探路,升级智能制造新范式
随着新一代数字技术与制造核心环节的深度融合,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正在向纵深推进,从管理数字化扩展到全业务数字化,无疑需要新应用和新平台支撑,由此才能实现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在浪潮通软总经理魏代森看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是核心,工业软件深入应用是关键,特别是通过工业软件打通研发域、供应链域、生产域、质量域、设备域、营销域,实现业务链整体联动和高效协同,构筑出新应用和新平台将能够更好地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而在这方面,浪潮通软也会持续坚持技术自主创新,为中国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探寻更多的新路径与新范式。
工业软件作为支撑制造强国发展和创新的“国之重器”,在推进智能制造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目前,浪潮通软依托30余年制造业实践经验,已形成完备的工业软件产品体系,包括浪潮大型企业数字化平台GS Cloud和浪潮企业级PaaS平台iGIX两大核心产品线,实现了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平台,从工业物联网平台,边缘层到车间层的MOM智能工厂管理系统,再到ERP经营管理系统,涵盖数字供应链、生产制造、质量管理、智能工厂、智能物流、设备服务等各个领域的关键应用,能够全面支撑制网络化协同制造平台的升级与优化。
在网络化协同制造领域,基于浪潮网络化协同制造平台成功实践的经验和基础上,浪潮通软将更加注重面向特定领域的定制化产品开发,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针对不同客户需求提出解决方案),实现与用户企业特定产品的融合与互操作。
与此同时,浪潮通软还将更加注重智能化生产管理和决策,促进智能制造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协同应用,并基于云平台提供面向客户需求、面向定制化产品研发过程管理等业务场景的实时反馈。不仅如此,浪潮通软还将持续针对企业关键制造资源智能化管理进一步优化,以及对现有制造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应用创新,并提供基于云平台、行业数据以及传感器等信息的一体化集成服务,并始终围绕智能化需求和生产线节拍,实现价值创新的最大化。
总的来看,无论是在网络化协同制造平台还是中国智能制造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中,浪潮通软不仅是早期的探索者,也是落地的实践者,更是未来的推动者,相信未来基于浪潮通软在智能制造工业软件领域沉淀和积累的优势,更多的中国制造企业可以在技术、生态以及模式方面实现全方位的创新,最终为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打开一扇通往未来的大门,更好地推动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真正让中国释放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