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iya · 2021年03月31日

车载操作系统(十一):Symbian启示录

往期回顾

车载操作系统(一):软件定义汽车

车载操作系统(二):车控操作系统

车载操作系统(三):智能座舱操作系统

车载操作系统(四):国内外车载OS布局

车载操作系统(五):AUTOSAR规范

车载操作系统(六):域控制器

车载操作系统(七):虚拟化(Hypervisor)

车载操作系统(八):系统级芯片(SoC)

车载操作系统(九):功能安全等级(ASIL)

车载操作系统(十):特斯拉的商业逻辑

Symbian兴衰史

Symbian曾给我们带来很多的生活乐趣,但是,随着新一代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崛起,作为一套老旧的系统,Symbian这张“旧船票”终究没能登上移动互联网这艘“客船”,最终被时代和消费者所抛弃,迅速陨落在历史长河中。

大约在2002年前后,中国手机消费者用户开始慢慢接触一个名叫“Symbian”的手机操作系统,并在诺基亚相继推出7650、N-Gage、6600、7610等一批经典机型之后,Symbian逐渐称霸整个手机行业,开启了最为辉煌的十年发展历程。

Symbian本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0年,当时,一位名叫David Potter的欧洲人在英国伦敦创立了一家名为Psion的公司(宝意昂),这是欧洲市场上出现的第一批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掌上电脑)厂商,当时他们开发了一套操作系统:EPOC(Electronic Piece of Cheese),意思是“使用电子产品就好像吃奶酪一样简单”。EPOC操作系统是专门为掌上电脑、移动通讯设备研发的,是一套类似Android的开放式操作系统,在早期研发的时候就加入了无线通信和安装第三方应用程序的系统设计,与同时代的其它操作系统相比,在无线通信方面具备先天优势,而且与微软的Windows CE系统相比,拥有实时性、多任务、多线程、低功耗、内存资源占用少等诸多优势。

虽然EPOC系统在PDA设备上拥有诸多优势,甚至还能够与Windows CE分庭抗争,但是在90年代的时候,Psion公司的品牌影响力非常弱小,正好又赶上手机行业的迅猛发展,于是在1998年6月,宝意昂联合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三菱等公司,共同投资成立了Symbian公司,目标是将SymbianOS开发成未来手机的产业标准,以对抗微软和Palm公司,取得未来智能移动终端领域的市场先机。

WeChat Image_20210331110033.jpg

早期SymbianOS的定位是一个开放式平台,类似现如今的Android系统,任何人都可以为支持Symbian的设备开发软件。Symbian很明智地推出了白金合作计划,最终成功地吸引了ARM、德州仪器、松下、西门子、三星、索尼、三洋、富士通、西门子、联想等厂商先后加入,Symbian系统联盟由此诞生。

WeChat Image_20210331110044.jpg

2000年,首款Symbian手机——爱立信R380发布,搭载Symbian 5.1系统,代号为ER5U。此时的SymbianOS还不能称作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因为它不支持应用程序的扩展。

2001年,诺基亚发布了Symbian 6.0版本,增加了GPRS、WAP 1.2浏览器和应用程序扩展功能,允许用户使用C++和Java开发应用程序,Symbian 6.0成为第一个真正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同年,诺基亚发布了基于Symbian 6.0系统的智能手机9210,开发了用户界面Series 60第一个版本:S60V1。

2005年是诺基亚的高光时刻,当年它在非洲尼日利亚卖出了第10亿部手机,品牌价值高居全球第六,是全球手机界的带头大哥,而Symbian公司推出了Symbian 9.0操作系统,同时基于Symbian 9.0的S60V3用户界面也随即面世。2006年,Symbian公司正式宣布:全球Symbian手机总量达到一亿部。

2007年,是智能手机行业的重大转折之年,当诺基亚还沉浸在S60V3带来的成功喜悦之中的时候,Steve Jobs在旧金山的Macworld上发布了基于触摸屏的第一代iPhone,Google发布了Android 1.0 Beta版本,标志着苹果和Google正式进军手机操作系统领域,Symbian危机初现。

尽管种种迹象和趋势都表明狼来了,但遗憾的是,诺基亚并没有对苹果和Google带来的新变革给予有力地回应,丝毫没有注意到后来者背后那锋利的刀刃,甚至还嘲笑iPhone和Android的各种缺陷问题,比如功能少、应用缺、待机短等。

2008年,装载SymbianOS的智能手机累计出货量超过2亿部,12月2日,诺基亚以2.64亿欧元全资收购了Symbian,Symbian也变成了诺基亚旗下的子公司。在随后的两年中,摩托罗拉、三星、LG、索尼爱立信等各大厂商纷纷宣布退出Symbian联盟,开始转投Android阵营,曾经辉煌的Symbian迎来了没落的夕阳时代。2011年第一季度,Android的全球市场份额首次超过Symbian,跃居全球第一。

WeChat Image_20210331110047.jpg

2011年12月21日,诺基亚官方宣布放弃Symbian品牌。由于缺乏新技术支持,Symbian的市场份额断崖式萎缩。2012年,Symbian的全球市场占有量仅有5.2%。

WeChat Image_20210331110049.jpg

2012年5月27日,诺基亚彻底放弃开发SymbianOS,服务将仅持续到2016年。2013年1月24日晚间,诺基亚在2012年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中宣布,2012年发布的808 PureView将是其开发的最后一款采用SymbianOS的手机,今后将不再发布SymbianOS的手机,Symbian这个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在长达15年的历史之后,终于迎来了谢幕。

2013年9月2日,微软以71.7亿美元收购诺基亚负责手机业务的设备与服务部门,此项交易于2014年第一季度完成,这意味着曾经的全球手机霸主彻底走向衰败。

Symbian衰落原因浅析

Symbian迅速衰落的原因,既与诺基亚公司在面对移动互联网历史潮流时的固步自封、抱残守缺、漠视变化有关,也与SymbianOS自身的基因有关。

毫无疑问,Symbian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从设计之初,就是为了能够在有限的硬件资源和低功耗环境下保持长时间的稳定流畅运行,这是同时代其它手机操作系统所不具备的。SymbianOS对硬件的低要求,使得它的成本优势非常明显,覆盖从1,000元到5,000+元的手机,再加上S60这个优秀的用户界面,SymbianOS获得了大量用户的青睐。

Symbian迅速衰落的原因,既与诺基亚公司在面对移动互联网历史潮流时的固步自封、抱残守缺、漠视变化有关,也与SymbianOS自身的基因有关。

1)学习曲线陡峭,应用开发困难

有时候优势也是劣势。Symbian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用Symbian C++语言进行开发,有自己独特的一套开发框架,要求开发者对C++的内部实现机制有清晰深刻的理解。C++语言本身的学习门槛就比较高,而且,形形色色的描述符(Descriptor)、清除栈(CleanupStack)等不同于标准ANSI C++的概念让开发者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开发者本应该思考实现什么功能、如何提升用户体验的时间,却不得不绞尽脑汁解决底层编程语言的问题,开发效率非常低下

2)应用分发平台缺失,严重抑制了生态的繁荣

Symbian没有一个合适的应用分发平台(应用商店),开发者需要自己想方设法推销应用软件,变现难度很大,这一点与诺基亚的经营理念有很大的关系。诺基亚的手机业务都是靠卖硬件赚钱,而没有深入考虑构建应用生态,并从中实现商业利益,这也是诺基亚与苹果最大的区别

3)引入签名机制,将个人开发者“赶尽杀绝”

从Symbian 9.1 S60V3操作系统开始引入了一种新的系统安全保护机制——证书签名,未经签名的应用软件无法在Symbian 9系统上安装,而证书本身是需要购买的,费用为200美元(约合人民币1,600元),且有效期只有一年,过期需要重新购买新证书。可以说,证书签名机制直接将个人开发者“赶尽杀绝”,因为个人开发者在推销自己的应用软件之前,就不得不支付给Symbian和相关认证机构一笔不菲的费用

Android和iOS崛起原因浅析

Android通过开放硬件+开源软件的合体,形成“芯片+操作系统+应用+终端”的联盟合作;苹果则通过自研芯片+iOS操作系统+手机的一体式战略,构建独特的闭环生态,发挥软硬融合最佳性能,实现用户最佳体验。

美国著名的市场调查公司StatCounter的数据显示,2020年,超过99%的移动互联网流量由Android(73.06%)和iOS(26.28%)用户贡献。

WeChat Image_20210331110052.jpg

Android凭借开源模式,自2007年发布Android 1.0 Beta版本以来,市占率迅速提升并相继反超iOS和SymbianOS;苹果则采用一体化闭环模式(自研芯片+iOS操作系统+手机),自2007年发布第一代iPhone之后,市占率快速提升并逐渐趋于稳定。

1)Android:开源生态下的塑造者

Android是Google基于Linux开发的开源OS,具有开源、兼容性强、应用生态丰富等优点,由开源AOSP(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Android开放源码计划)和闭源GMS(Google Mobile Service,Google移动服务)两部分组成。

其它厂商可以自由免费使用和修改AOSP,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定制化改造。GMS则包含了Google的应用商店、搜索引擎、浏览器、地图、邮箱、语音服务等关键服务,整个套件的源码不对外开放。

海外市场对GMS依赖度极高,国内市场则恰好相反。在海外市场,如果没有GMS的支持,大部分的App都无法运行,更无法使用Google开发的GooglePlay应用商店、Google搜索引擎、Chrome浏览器、GoogleEarth地图、Gmail邮箱等应用。而在国内市场,情况则完全不一样。由于国内无法使用Google的网络服务,国产手机厂商通常对原生Android系统进行定制,以AOSP为基础,删除多余的GMS组件,对UI进行优化,提供更符合国人使用习惯的功能,完善软件服务,推广自身品牌。例如小米MIUI、华为EMUI、OPPO ColorOS等,它们本质上只是基于Android的UI或ROM改造。UI即用户界面(User Inerface),是指对软件的人机交互、操作逻辑、界面美观的整体设计。ROM是指手机系统固件,固件即固化的软件,即写入到Flash-ROM中的系统程序。

Android的迅速崛起,主要原因有四点:

  • 开放硬件+开源软件的合体,形成“芯片+操作系统+应用+终端”的联盟合作。2007年11月,Google联合芯片制造商(Intel、NVIDIA、Broadcom、高通、德州仪器等)、手机制造商(三星、摩托罗拉、LG、华为、中兴、小米、OPPO等)、移动运营商(NTT、T-Mobile、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应用与服务提供商等多方势力,共同成立OHA(Open Handset Alliance,开放手持设备)联盟,并基于Android源代码构建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应用程序在内的开源软件框架,以实现Android系统与不同手机终端及芯片间的兼容适配,形成从“芯片+操作系统+应用+终端”的Android联盟生态。
  • 开源、自由的策略,促成丰富的软件生态。Android开放源代码,手机厂商可根据需求对Android进行个性化定制。Google利用典型的互联网思维,即利用免费且开放的服务,吸引大量的第三方开发者为其开发App,构建完善的软件生态,利用庞大的流量获得广告收入。这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开源->开发者众多->应用软件选择多->用户体验优秀->用户众多->开发者众多。
  • 软件研发能力强+部分软件捆绑策略,增强用户粘性。Google凭借自身强大的软件开发能力,开发出大量优秀的App软件,例如应用商店、搜索引擎、地图、邮箱等,Google通过将这些基础应用App与Android系统捆绑的方式进一步增强用户粘性。
  • ARM+Android巨头联盟,引领行业发展。**Google与ARM深度合作,使得Android系统与ARM架构处理器高度适配、兼容、优化,通过硬件开放和软件开源的策略,构建统一的CPU指令集和OS内核标准的联盟,引领行业发展。

2)iOS:软硬件融合,闭环创造生态



苹果一直贯彻软硬件融合的理念,坚持自研软件以发挥硬件的最佳性能,来达到最佳的用户体验。苹果采用“自研芯片+iOS操作系统+手机”一体式的模式,构建独特的闭环生态,其中,iOS操作系统采用闭源路线,只能用于苹果自己的产品中,以避免兼容性差异等常态化问题。

iOS的崛起,主要归功于两个原因:

  • 安全性、稳定性更优。苹果坚持严格的管理体系,仅开放App Store单一的下载渠道,且App Store有完善的开发者认证和应用软件审查机制,可以有效阻止系统漏洞、恶意插件和病毒;对涉及用户短信、地址、语音等隐私信息的权限严格管理;特有的沙盒机制可以保护用户数据,实现不同程序之间的隔离;非开源的策略使得iOS可以稳定运行,注重用户隐私的保护。
  • 坚持软硬件融合的闭环一体式路线,重视系统流畅性和用户体验。iOS不考虑移植性,且采用执行效率极高的Objective-C语言,代码执行效率远高于Android;iOS专注于自家硬件平台对App进行优化,而不需要像Android系统那样需要保证App在不同机型、系统版本下的兼容性;iOS不允许应用程序在后台运行,对CPU和内存占用小,保证系统运行流畅;不同于Android中数据处理指令权限最高,iOS将UI指令权限提到最高优先级,优先保证人机交互的系统流畅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作为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先驱,Symbian倒在了智能手机兴盛前的黎明。Symbian的衰落告诉我们,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迎合消费者需求是王道,构建开放生态是核心战略。

SymbianOS是诺基亚一直坚持使用的手机操作系统,凭借稳定性好、资源占用少、续航能力强、功耗低等优势,一度让诺基亚在全球手机市场的占有率高达49%,倘若没有移动互联网时代,Symbian或许至今仍可高枕无忧。

然而,诺基亚成功的时间太长了,它没有想到在自己稳坐市场第一宝座的时候,仍然有人硬闯进这个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并如此迅速地改变了整个行业的游戏规则。巅峰和深渊之间往往只有一步之遥,固步自封、抱残守缺、漠视变化,吞噬掉了诺基亚这家曾经利润丰厚、家喻户晓的巨头,而倒下仅仅是瞬间的事情。

启示一:保持战略定力,达成组织共识,是实现技术变现的前提条件

早在20世纪90年代,诺基亚CEO Jorma Ollila就曾预言,通话将成为手机的一个附加功能,其未来在于接入互联网。2006年底,诺基亚原首席财务官Olli-Pekka Kallasvuo接任CEO后,清晰地提出互联网与手机的未来将融合在一起,诺基亚要“站在这一新时代的前沿”,成为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

遗憾的是,诺基亚并没有在企业内部达成组织层面的战略共识。2006\~2007年,诺基亚对在线业务投入高达100多亿美元,一会儿是游戏平台,一会儿是在线音乐商店,一会儿又是邮件服务平台,频繁的变化让用户无法对诺基亚的互联网形象形成记忆**,而这也是诺基亚“茫然”的表现,在组织内部仍未达成一定的组织共识**。诺基亚公司内部的员工曾说:“当我们最早提出转型口号时,业内响应的人很少,大家也是在看一个热闹,并不觉这个改变真会发生。当时有种孤掌难鸣的感觉,只有你一家做,很难把产业链做起来。”由于这种组织共识尚未达成,就很难看到诺基亚对未来技术的一致性行为,诺基亚总是很迷茫。即使诺基亚有着很强的产品研发能力,但却无法将创新有效地转变成产品和市场份额

启示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需求是革命性的创新,而不是修修补补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的内涵得到了极大的延展,从一个简单的通话设备演变成集娱乐、办公、社交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终端,消费者的诉求也从之前的通话和短信升级至交互和体验。Steve Jobs早在2007年就用iPhone告诉世界:手机不只是一种通讯工具,它是一种生活方式,可惜的是,诺基亚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它已经意识到了,但诺基亚循规蹈矩的企业文化决定了它不可能对Symbian进行根本变革,它只能顽固地坚持硬件厂商和开发者都不认可的SymbianOS系统,致力于对手机进行“修修补补”式的改良,直到苹果跨界进入,一举颠覆了世界对手机的传统认知。

苹果其实并没有发明创造不存在的产品,而是发现新产品。有时候,即使是消费者自己,也无法清晰准确地描述自己的需求,但是,当他们看到苹果设计出来的产品时,消费者才猛然发现,这正是为他们量身设计的,这得益于苹果对消费者体验的深刻洞察。所以,消费者的需求不是“满足”出来的,而是“创造”出来的,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需要的是革命性的创新,如果无法推出让消费者“喜出望外”和“一见钟情”的产品,而只是固执地修修补补、略作改善,很难让消费者保持忠诚

不仅如此,苹果还着力打造了基于iOS的应用分发平台(App Store),实现了对消费者的长期黏性和持续消费,完全颠覆了传统手机制造商与移动运营商之间的合作关系模式,这更是诺基亚公司没有想到的。

启示三: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构建成熟的生态系统是核心战略

SymbianOS早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的可扩展性,手机制造商和个人可以基于该平台编写应用软件,例如,浏览器、即时通信软件、游戏等。但是,诺基亚没有顺势建立起类似苹果App Store和Google Play Store的应用分发平台。开发技术门槛高,应用推广变现难,导致手机制造商和个人逐渐失去耐心,并最终放弃SymbianOS。

智能手机市场的争夺,已经不在于手机质量的比拼,更多的较量体现在操作平台和应用软件方面,而诺基亚始终没有真正考虑应该如何建立跨领域的合作,建立更多开发者的生态系统,利润链条则更无从谈起。反观Android和iOS,都非常强调开发者社区的培育以及整个应用生态系统的建设,背后是音乐、视频、游戏、图书等一条条完整的产业链,开发一款应用软件,开发者和苹果都能够享受商业利益。

做一个功能性产品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整合更多产业链的资源,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研发产品是战术,构建生态系统才是核心战略,两者匹配才能成功。

作者:欧珊瑚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Y1B-XFVZX3M7kHltXNPgyw
qrcode_vTechnologies_1.jpg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汽车电子干货请关注汽车电子设计专栏。
推荐阅读
关注数
11949
内容数
697
专注于汽车电子工程领域,紧跟技术创新,助力行业发展
目录
极术微信服务号
关注极术微信号
实时接收点赞提醒和评论通知
安谋科技学堂公众号
关注安谋科技学堂
实时获取安谋科技及 Arm 教学资源
安谋科技招聘公众号
关注安谋科技招聘
实时获取安谋科技中国职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