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正能量 · 2021年07月29日

“中国式”BI的下一个十年

在微软、SAP、IBM、百度等一众巨头之中,帆软的出现有些“突兀”。

近日,IDC发布了《2020年下半年中国商业智能软件市场数据跟踪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商业智能软件市场规模为5.8亿美元,同比增长17.1%。

按照厂商划分,帆软继续以15.7%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这已经是其连续四年霸榜,微软和SAP分别以9.4%和8.4%排在第二、三位,IBM以5.3%的份额排在第四,百度以4.4%的份额排在第五位。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于行业平均17.1%的增速,帆软2020年销售额同比增长了25%,比疫情前2019年行业同期增速还要多出1.5个百分点,说明帆软仍在拉开与其他厂商的距离,中国BI市场或将逐步形成较为集中的格局。

商业智能赛道看起来规模不大,但却一直吸引着巨头们的目光,不外乎是因为商业智能牢牢占据企业大数据的入口,二十余年来始终如此。更有意思的是,帆软的异军突起似乎昭示出新的行业规则,商业智能会进化成什么模样,中国的从业者们应当有自己的思考。

数据有限,价值无限

1996年,商业智能概念诞生,商业智能通过应用基于事实的支持系统,来辅助商业决策的制定,商业智能技术包括收集、管理和分析数据,将这些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然后分发到企业各处。

时代在变化,商业智能的基本原则却丝毫未变,而且由于数据量的爆炸增长,商业智能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如何从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中发掘有用的知识,并用于决策以增加商业利润,是当下企业亟需的一门能力。

IDC在一份2000多个大中型企业参与的调查中发现,如果一个公司可以采取一套完整的大数据解决方案(包括数据收集、整合、筛选、分析、共享),而不仅是单个数据管理技术,那么,在未来四年中,企业将从其数据资产中发掘出额外60%的数据红利,足以说明商业智能的价值。

尽管受到疫情影响,2020年商业智能赛道增长幅度稍有回落,但是IDC预测,2021年中国商业智能软件市场增速将快速恢复,2021年市场规模预计达到7.0亿美元,同比增长恢复到21%,到2025年,中国商业智能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13.3亿美元,未来5年整体市场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7.9%。

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往往会采用ERP、OA、CRM等系统,但这些系统并不具备整合与挖掘信息的能力,无法帮助企业实现业务监测、业务洞察、业务优化、决策优化甚至数据盈利,引入商业智能平台就很有必要。

商业智能系统能够完成企业数据标准的统一、解决数据孤岛等问题,整合企业内部与外部数据后,让数据成为可挖掘和可分析的数据资源,从而为企业运营和管理赋能,实现支撑管理决策、提升管理水平、提高业务运营效率和改进优化业务的目标。

“商业智能软件作为挖掘和呈现数据价值的重要软件产品,已经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备工具之一。IDC数据显示,随着云计算、移动、IoT、5G等技术的发展,未来3年全球所创造的数据量将超过过去30年中创造的数据总和,商业智能软件将迎来更深入和更广泛的应用场景。”IDC中国企业软件市场高级分析师王楠表示。

商业智能在中国

与大多数技术的发展脉络相似,商业智能也与数字化浪潮息息相关,更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紧密相连。帆软之所以能击败一众巨头,对“主场优势”的把握是重要因素之一,在很多技术类别中,中国市场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市场,中国企业客户有共性的需求,又和全球企业不尽相同。

例如,在中国大多数企业里,最亟需的还是传统型报表,尤其是中国式的高度格式化的报表,这也是帆软最擅长的领域,耕耘国内市场多年的帆软能很好地满足这一市场需求。

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中国式报表不等同于商业智能,帆软除了FineReport报表工具之外,新一代自助大数据分析的BI工具FineBI实现了超大数据量的自助分析,此外零代码轻量级应用搭建平台简道云,可以满足企业个性化管理需求,企业对于商业智能的拥抱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从部署模式来看,相较于美国,中国市场未来将仍旧是以传统部署模式为主,中国企业出于对数据安全、行业监管、合规性要求等因素考虑,更倾向于选择传统部署模式。

“信创”也是商业智能软件不得不纳入考量的影响因子,据了解,帆软产品均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而且帆软产品能够适配国产主流基础软硬件,覆盖芯片、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各个核心模块,并具备各种组合国产环境的调优能力,帆软式BI更符合中国市场的现实需求。

中国BI市场虽然尚未出现寡头垄断,但是帆软已经连续夺魁,这不仅仅是中国式BI主场优势造就。

与外国巨头相比,帆软在本地化服务和落地能力上更胜一筹,突出体现在更了解国内企业经营的痛点;提供的项目实施、技术支持、学习培训等本地化服务也更贴心,并且项目实施后的运维更加方便;BI上下游的不同国产软件企业间还互相提供了接口进行融合等。这也为帆软给各类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更高效、更安全、更稳定的BI软件与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I的下一个十年

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商业智能总要掀起一波高潮。2007 年,Oracle花费33亿美元收购 Hyperion,SAP也大手笔支出68亿美元收购Business Objects(BO),IBM也用50亿美元收购Cognos。

将时间线拉近一些,2019 年,谷歌以2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Looker,Salesforce随后用157亿美元收购Tableau震惊业界,后者也是Salesforce历史上最⼤的⼀笔收购案。

从1996年BI初露锋芒,到2007年BI市场价值得到认可,再到2019年BI备受追捧,BI的下一个十年将驶向何处?

8月26日-28日,帆软第四届「智数大会」将于南京召开,本届智数大会以「数据新动能」为主题,聚集1000+来自数据应用领域产、学、研、用等领先企业及专家,50场主题演讲,高密度知识分享,共同探讨BI驱动企业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为企业未来利用数字化转型创新发展,提供大规模、灵活、可靠的解决方案,让数据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动能。

帆软作为中国市场的领先者,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市场的风向。2020年「智数大会」上,帆软认为,BI 未来最主要的趋势是与 AI 技术融合,但是目前在中国仍是泡沫;我国企业的 BI 建设在未来 5 年内将仍然以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为主;预计在 2025 年左右,我国的 BI 将开始迈入智能化阶段。

当下来看,市场正朝着帆软的预判方向发展,基于务实的认知,帆软没有贸然为自己贴上AI的标签,还是从数据本身出发,强化数据基础能力,稳步按照企业的切实需求进行 BI 系统的建设和数字化转型。

与此同时,中国公有云商业智能产品还有待培育,随着企业上云、数据上云的深入与扩大,预计在2-3年后公有云商业智能产品开始显现出广泛需求。IDC预测,到2025年,中国公有云商业智市场占总体市场的比例为24.9%,而同期美国市场这一数据将达到56.0%。

当商业智能成为企业的基本能力,数据所衍生的价值自然浮现,帆软等商业智能软件厂商的目标是不断降低门槛,不断深入场景,让数据价值挖掘变得越来越容易,让数据产出持续的价值,成为企业真正的生产力,在这一过程,商业智能赛道的中国创新,融于主流趋势之中。

推荐阅读
关注数
2834
内容数
255
新基建、云计算、数字经济、数字化转型
目录
极术微信服务号
关注极术微信号
实时接收点赞提醒和评论通知
安谋科技学堂公众号
关注安谋科技学堂
实时获取安谋科技及 Arm 教学资源
安谋科技招聘公众号
关注安谋科技招聘
实时获取安谋科技中国职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