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拟 IC 行业目前处于追赶阶段。与数字芯片相比,国内模拟 IC 企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国内模拟 IC 市场规模超过 1500 亿元,但国产化率不足 30%,大部分市场份额仍被德州仪器、ADI、恩智浦等国际巨头占据。
国内模拟 IC 企业主要集中在电源管理、信号链和驱动芯片等领域。工艺方面,大多数企业产品集中在 90nm-0.18μm 节点,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在高端产品领域,如高精度运算放大器、高性能数模转换器等方面,国内企业竞争力较弱。
流片地定为产地政策的具体影响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最近发布的"原产地"认定新规定,将流片地认定为产品原产地。这一政策在当前贸易环境下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成本优势更加明显。招银国际的报告指出,贸易摩擦导致整体成本上升,让在中国流片的产品具备更好的成本优势。模拟 IC 通常工艺节点较为成熟,对成本敏感度高,因此受益明显。
其次,订单回流增加。部分美系芯片因关税原因涨价后,客户会更倾向于选择国产替代品。这将直接带动国内模拟 IC 企业订单增长。实际上,半导体设备出口数据已经显示,今年 1-2 月出口金额同比增长 15.6%,说明产业链正在转移。
第三,产业链本地化加速。新规让在中国流片的产品能够明确标识为"中国制造",避免了之前认定标准模糊的问题。这将推动更多设计企业选择国内晶圆厂代工,形成更完整的产业生态。
主要受益企业分析
根据股市表现和行业特点,以下几类企业将明显受益:
- IDM 模式企业:华虹半导体作为老牌 IDM 企业,专注于特色工艺和模拟 IC 制造,股价已上涨超过 15%。华虹在功率器件、MCU 等领域优势明显,新规后更容易吸引国际客户在中国本地化生产。
- 模拟 IC 设计企业:圣邦股份、艾为电子等专注于模拟 IC 设计的企业将直接受益。这些企业主要产品为电源管理、音频放大器等模拟芯片,之前大多在海外代工,现在有更强动力转向国内晶圆厂流片。
- 特色工艺晶圆厂:中芯国际、上海华力等提供特色工艺的晶圆厂将获得更多订单。模拟 IC 通常使用特色工艺制程,如 BCD 工艺、高压工艺等,这些是中国晶圆厂的相对优势领域。
- 车规级模拟芯片企业:贸易冲突下,车规级芯片供应安全更受重视。国芯科技、中颖电子等布局车规级模拟 IC 的企业将获得更多机会。目前汽车电子领域的模拟 IC 国产化率较低,进口替代空间巨大。
从长期看,这项政策将推动中国模拟 IC 产业更快成长。根据 SEMI 预测,未来四年中国晶圆产能年复合增长率将达 8.1%,高于全球 5.3%的平均水平。
模拟 IC 作为相对成熟的领域,将成为国产替代的重点。特别是在工业控制、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应用场景,国产模拟 IC 的市场份额有望从目前的不足 30%提升至 40%以上。
不过,高端模拟 IC 领域的突破仍需时间。高精度放大器、高性能转换器等产品依赖精细工艺和长期设计经验积累,国内企业需要持续投入研发才能缩小差距。
总体来看,流片地定为产地的新规将加速中国模拟 IC 产业成长,推动产业链本地化,为相关企业带来实质性发展机遇。
END
作者:learn vlsi
来源:数字芯片实验室
推荐阅读
更多数字 IC 设计技术干货等请关注数字芯片实验室专栏。添加极术小姐姐(微信:aijishu20)微信可申请加入IC设计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