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份乘用车总销量为164.6万台,同比增长11.6%,表面上看来,销售数据表现尚可: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达到了33%,总量为54.1万台:
入门了解一个芯片的底层硬件架构最好的方式就是掌握其基础的启动时序和电源树设计,并通过一定设计举例梳理出对应的应用策略。因此,本...
在上海徐汇滨江举行的黑马原力品牌全球首发仪式上,首款MPS(Mobility Power Supply)产品G60小黑以自动驾驶方式闪亮登场,展示了其无人...
2023年3月动力电池产量开始有所提升——动力电池月度产量突破了50GWh的大关,已经回到了去年8月份的水平。
汽车的CAN总线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单线CAN(GM专用的低速CAN)、高速CAN(通信速率高)以及低速容错CAN(通信速率较低但容错性...
从去年开始参加了很多次蔚来汽车的活动。从本质来看,蔚来是围绕品牌建设进行的车企,不同于小鹏追求智能驾驶、理想追求产品力。蔚来汽...
芝能汽车出品|芯片盘点系列 0.前言:全球汽车芯片的基本趋势; 1.传统巨头英飞凌; 2.汽车业务增幅明显的NXP; 3.与特斯拉深入合作的TI...
最近Elon Musk要来上海,而在确定下一代车型是否在中国临港扩产之前,特斯拉在临港签约了另外一个大事:储能超级工厂项目。
编者按:我们按2022年的数据筛选出十家动力电池企业,展望今后的发展。国外:LG、SK on、三星SDI、松下;国内:宁德时代、弗迪电池,国...
奇瑞汽车在北京发布新能源品牌iCAR和新产品序列星纪元STERRA,宣布全面新能源化。通过超级混动平台、高性能电动平台、智能化、生态技术...
◎首先,中国汽车在全球范围内正在崛起——中国自主品牌不仅在国内的汽车市场,进一步压制外资品牌;而且还在出海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其次...
截至 2022 年底,全国电力安委会报送 500kW/500kWh 以上电化学储能电站 772 座、 总功率 18.59GW、总能量 43.08GWh
3月底,王传福在比亚迪2022年财报交流会上表示,现阶段不断鼓吹的无人驾驶、自动驾驶,几乎无异于泡沫:“无人驾驶那都是扯淡,弄个虚头...
坏消息看多了,看到好消息就格外让人振奋。欧洲汽车行业在2023年第一季度迎来了复苏的曙光,根据几个主要汽车市场的数据,欧洲主要的汽...
芝能汽车出品|芯片盘点系列 1.前言:《全球汽车芯片的基本趋势》; 2.第一篇:《传统巨头英飞凌》; 3.第二篇:《汽车业务增幅明显的NX...
为期三天的2023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已于4月2日闭幕。之前我们分享了几个百人会精彩观点,今天再做一个电池专场的汇总和小结。
2022年过去了,我们之前整理了几个国际巨头的2022年年报,其中Vehicle的读者表示希望解读下中国汽车新势力“蔚小理”的2022年。毕竟作为中...
最近两年国产汽车的崛起,客观上对合资车厂带来压制。最近的一年多,合资车的声音似乎越来越小了。从前几年的铃木、菲亚特、欧宝、雷诺...
● 正极材料:磷酸铁市场需求低迷,价格持续下跌。三元材料价格也下降,市场博弈情绪加剧,原料行情继续走低。
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每年投入100亿元,人员超过7000人(目前甚至超过10000人)。投入巨大的华为原本希望成为Tier 1供应商,但随着汽车智...
在汽车里面,应用了很多很有趣的技术,特别是汽车智能化、电气化之后,很多国产车的技术应用是走在全球车企的前列的,比如汽车里面的无...
今天最大新闻是华为2022年年度报告发布会上,对华为是否造车的重申: “有些部门、个人或者合作伙伴在滥用华为品牌,这件事在查处过程中...
2023年首尔电池展在韩国开幕,这是韩国电池和材料企业展示最新的电池技术的展会。我们首先从整体来看一下三家主要电池企业的动向:
芝能汽车出品 芯片盘点系列 1.前言:《全球汽车芯片的基本趋势》; 2.第一篇:《传统巨头英飞凌》; 3.第二篇:《汽车业务增幅明显的NXP...
芝能汽车出品 特斯拉在Model Y上导入了第四代驱动逆变器,这款产品也在之前的不断优化中有了一些进步,显著的特点包括:
2023年2月上海总体上牌数是33,259,环比下降30.97%,同比增长23.23%。1-2月累计上牌81,438,同比下降22.30%。
2月份对电驱动含系统做一个梳理,把整个供应格局来做一些总结。 趋势是持续的,第三方企业在这个市场里面如何生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
需求工具接触到的有DOORS, Polarion, and PTC Integrity,都是面向大型工程项目的需求管理工具,虽然它们都有类似的功能,但是它们也有...
从去年底开始,碳酸锂作为汽车动力电池的重要原材料之一,价格一直动荡和变化。到今年3月中,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从最高峰的57万每吨,降到...
美国市场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的落地,整体的销量是在持续攀升的,最主要是在美国的新能源汽车的投资强度非常大,这样的爬升只是一个开始。